保温车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保温车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2018聚光灯港珠澳大桥建成了有人却永远离开了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4-11 16:40:01 阅读: 来源:保温车厂家

红网时刻记者 蔡烨 吴公然 长沙报道

历时14年,创造400多项新专利、7项世界之最,今年10月24日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成为令世界瞩目的奇迹。

一大批建桥者用自己10多年的青春参与了这项超级工程的建设,当年满头青丝现已成华发。当你开车或坐车奔驰在港珠澳大桥,充分享受大桥带来的交通便利时,一定不能忘记那些建桥者的贡献。

2009年3月,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勘察开工典礼在珠海举行。

无悔的选择:去伶仃洋搏击凶猛的浪,趟危险的海

要在偌大的伶仃洋上建起一座55公里的跨海大桥,里程之长、投资之多、难度之大,在世界建筑史上闻所未闻。在大桥建设伊始,建桥者面对的是未知。

没有先例可循,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。然而此次要过的却是海,而且海上没有“可摸的石头”。之前的伶仃洋大桥项目,中途因各种原因“搁浅”,在港珠澳大桥最先作为设想提出来时,很多业内人士并不看好这个项目,认为太难了。

是深渊,还是机遇?今年51岁的湖南岳阳人余烈,对于当时是否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,心里经历了一番挣扎。那时在广东省交通厅规划设计咨询中心工作的余烈问自己:“如果我去了,大桥最后建不成,而我又无法再回到原来单位工作,会后悔吗?”

对于一个已有稳定工作的人,要作出这样的选择不容易。尤其对于一个已经有了家庭和孩子的中年男人来说更难,因为他担负着为家庭遮风挡雨的重任,容不得半点闪失。

最终余烈作出了让自己无悔的选择,去伶仃洋搏击凶猛的浪,趟危险的海。事实上,有一大批像余烈一样放弃原来优渥岗位,去赴一场未知旅程的建桥者。比如:现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,当年毅然放弃有上千员工、资产五六百亿的广东省高速公路公司董事长职位;坚守大桥项目10多年的江晓霞当初舍弃了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的职位,放弃即将分配到手的股份……

为了一个不被外界看好的项目放弃摆在眼前的大好前程,在外人眼里大多有些不解,他们图的是什么?“这个项目之所以能吸引数量如此众多的人才不仅在于它的经济价值,更在于它的学术价值和迎接挑战冲破难关的快感。”余烈说。

余烈(右一)正在讲解港珠澳大桥建设规划。

超出想象的难度:一个建桥环节相当于连续33次考上清华大学

虽然余烈他们做好了心理准备,可在实际中碰到的困难依然超出了想象。

在海面上搭建使用寿命120年的钢铁巨桥,在海底40多米深处建造最长的沉管隧道,在周边港口众多、往来航线密集的海域建桥,既要保证建设品质又保证施工安全……建设“超级工程”“世纪长龙”面对的挑战也是超级的。

以建设难度最大的海底隧道部分为例:港珠澳大桥全长超过5公里的海底隧道,由33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管对接而成,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,可参照的工程案例有限。在沉管隧道安装之前,要在40米深的海底铺设一条42米宽、30厘米厚的平坦的“石褥子”,而它的平整度误差要控制在4厘米以内;沉管连接处橡胶止水带要可用120年,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。

总工程师高纪兵直言,倘若对普通人来讲,考上清华大学是很有难度的事,但是对于建桥团队来说,33节沉管从装载到对接好,相当于要连续考上33次清华大学,甚至难度更大。因为每个细节都不允许出差错,其精度要求之高是任何事情都没办法比拟的。

此外,海上频发的台风让施工队必须跟天抢时间,有时只能赶在两个台风中间施工。2012年,192名施工人员因13级台风滞留在岛上。大家穿着救生衣,在岛上集装箱里呆了一晚。

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,像这样的台风一级应急响应有6次,而港珠澳大桥主体完工后更是经历了两次14级特大台风天鸽和山竹。”余烈说,在建设过程中,有无数次的惊心动魄,无数次的化险为夷。

2017年5月2日,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安装现场。

桥梁背后的脊梁:有人差点把命丢在工地,有人永远离开了

“2004年开始这个项目时,我的孩子上小学,到现在已经大学毕业了。”余烈说,错过了很多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,成了他永远的遗憾。

每天工地、办公室两点一线,经常出差,每周出海或上桥1-2次以上,平时与家人两地分居周末才能见面……这成了港珠澳大桥每一位建设者的日常。

余烈在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紧张时期,有时一个月也回不了一趟家。他觉得这并没有什么,因为有很多在船上工作的工人几个月都下不了船,在岛上工作的工人一年也下不了几次岛,连续几个春节在工地加班值守的人多的是。

十几年如一日,不畏艰难,始终坚守。港珠澳大桥建设背后有一大批撑起这个世界奇迹的脊梁,余烈对他们的事迹如数家珍。

中交岛隧项目部总工林鸣在设备即将安装时,鼻腔大出血不得不住院手术,手术后在医生的监护下上船指挥管节浮运安装,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。

天津水运研究院杨树森是河口泥沙运动研究方面的专家,在紧张研究期间感觉身体不适,住院治疗时仍心系大桥,把病室当做工作室,时刻关注研究进展情况。

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设计专家孟凡超也是在忙碌时患病,医生说如果治疗再迟一点,就很可能没命了。

中铁大桥局四公司工区项目经理杜晓光风风火火奋战一线,忘记了身体的健康,后来因身体疾病回到南京后去世。

……

如今,大桥通车了,建设者的故事已经结束,运营者的故事才刚刚开始。2010年起担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的余烈说:“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管好用好大桥,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,把建桥经验和技术推广应用到其他项目,造福百姓。”

相关链接:

【2018聚光灯】“还清白者清白 为实干者撑腰” 长沙市纪委监委讲述背后故事

【2018聚光灯】陈志:一切为了“湘欧班列”早日从株洲发车

【2018聚光灯】飞天卫星背后的湖南力量与湖南面孔

【2018聚光灯】32次跨国救助 “线上战狼”背后有支很拼的五人团队

拍摄

掸子

三轮婴儿推车

条带

玻璃钢储罐价格

钎具